1.北京市朝陽區(qū)中華民族園
2.北京市平谷區(qū)京東大溶洞
3.天津市濱海旅游度假區(qū)
4.天津市松江鄉(xiāng)村俱樂部休閑景區(qū)
5.山西省呂梁市交城縣果老峰水上樂園
6.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呼倫貝爾市海拉爾農(nóng)業(yè)發(fā)展園區(qū)
7.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滿洲里中俄互市貿(mào)易區(qū)
8.遼寧省沈陽五愛市場景區(qū)
9.遼寧省鐵嶺市清河省級旅游度假區(qū)
10.遼寧省葫蘆島市龍灣海濱景區(qū)
11.吉林省吉林市朱雀山國家森林公園
12.吉林省九臺市碧水莊園度假村
13.吉林省四平市二龍湖風景區(qū)
14.吉林省長白山野山參生態(tài)園景區(qū)
15.黑龍江省帶嶺涼水旅游區(qū)
16.黑龍江省紫菱湖旅游區(qū)
17.黑龍江省吉禾民族賽馬場
18.黑龍江省中俄界江旅游區(qū)
19.黑龍江省八五六青山湖旅游度假區(qū)
20.江蘇省徐州沛縣漢城景區(qū)
21.江蘇省連云港贛榆縣抗日山風景區(qū)
22.江蘇省淮安盱眙縣明祖陵景區(qū)
23.浙江省杭州市臨安河橋古鎮(zhèn)景區(qū)
24.安徽省合肥市長豐縣豐樂生態(tài)園景區(qū)
25.安徽省蚌埠市蚌埠閘水利風景區(qū)
26.福建省廈門海滄大橋旅游區(qū)
27.江西省景德鎮(zhèn)市中國瓷園˙錦繡昌南景區(qū)
28.山東省青島天幕城
29.河南省濮陽中原綠色莊園
30.湖北省十堰市黃龍灘旅游區(qū)
31.湖北省宜昌市三峽觀壩旅游區(qū)
32.湖南省株洲市酒仙湖景區(qū)
33.廣東省江門市富都溫泉度假村
34.廣東省東莞市新華南MALL歡笑世界
35.廣東省肇慶市廣寧寶錠山旅游景區(qū)
36.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桂林市灌陽千家峒景區(qū)
37.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桂林雁山園景區(qū)
38.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百色市澄碧湖風景區(qū)
39.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玉林容縣“三名”景區(qū)
40.海南省興隆熱帶花園
41.重慶市龍門陣景區(qū)
42.重慶市巴國城景區(qū)
去甘泉大峽谷開車走包茂高速或延西高速轉(zhuǎn)甘志路抵達陜西甘泉大峽谷,進入景區(qū)后轉(zhuǎn)乘景交車參觀,車不能開進景區(qū)內(nèi)。
甘泉雨岔大峽谷是一個位于陜西省延安市甘泉縣雨岔村的峽谷,幾億萬年前,陜北發(fā)生過強烈的地震,使其一座黃土大山分開一條大裂縫,又經(jīng)過幾百年雨水沖刷,慢慢形成這樣一個峽谷,因神奇的地質(zhì)地貌而被譽為中國“羚羊峽谷”。
周村附近有 情人谷, 百子廟, 龜山省級地質(zhì)公園, 周村水庫, 八路軍抱犢崮抗日紀念園, 抱犢崮國家森林公園東門, 抱犢崮國家森林公園西門, 抱犢崮國家森林公園, 恐龍農(nóng)業(yè)生態(tài)園, 鳳凰城堡, 甘泉禪寺, 熊耳山地震科普館, 熊耳山國家地質(zhì)公園地質(zhì)博物館, 吊橋, 地震災(zāi)害斜屋, 龍爪崖, 情人石, 雙龍大裂谷, 棗莊熊耳山國家地質(zhì)公園, 萬人抬 等景點
甘泉大峽谷更好玩,位于陜西省甘泉縣,由樺樹溝、花豹溝、龍巴溝、牡丹溝、一線天等景點組成,其中以樺樹溝景色較為出彩。
當你走進這片神奇的峽谷中,曲直交錯的線條流暢劃過,光影變幻莫測,魅影驚艷無比,讓人由衷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這里神奇的地質(zhì)地貌被譽為中國“羚羊峽谷”,吸引了無數(shù)攝影愛好者紛紛前往。
延安旅游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6月5日,是陜西省延安市人民政府直屬國有獨資企業(yè),主要從事:旅游市場開發(fā)、酒店餐飲業(yè)、文化娛樂、景區(qū)建設(shè)與經(jīng)營管理,旅游商品和紀念品研發(fā)。
下轄寶塔山、清涼山、萬花山、延安市園林古建筑公司、延安旅游大廈、延安賓館、寶塔山旅游觀光車公司、延安自駕車營地籌建處,注冊資金2.5億元,企業(yè)凈資產(chǎn)4.58億元,現(xiàn)有員工600余人。
從2011年起,通過體制創(chuàng)新、規(guī)劃引領(lǐng)、項目帶動、資源整合、市場運作,到十二五末,將集團公司打造為成長性好,關(guān)聯(lián)度高、品牌響亮、盈利能力強,并具融投資職能的大型集團公司,固定資產(chǎn)將擴漲至8億元,年經(jīng)營收入2億元,真正成為延安旅游產(chǎn)業(yè)名副其實的“航空母艦”。
年平均最低氣溫-10℃。歷年極端最低氣溫-26.1℃。
甘泉縣屬高原大陸性季風半濕潤氣候,四季冷暖干濕分明。春暖多風,夏熱多雨,秋涼濕潤,冬寒少雨,夏短冬長。 春季 受變性極地大陸氣團影響,形成氣溫濕涼干燥并回升,平均每天回升0.21℃。氣溫日較差大,易出現(xiàn)寒潮、霜凍、大風等天氣,常有春旱。從4月6日~7月20日,約106天,平均溫度10~20℃。 夏季 氣溫高,降水多,多雷陣雨,伴有冰雹。受冷空氣活動和地形影響,雨量分布不均,亦有伏旱。日照7小時以上,夜溫和,午短時暑熱,偶有奇熱。歷年極端最高氣溫為36.8℃(1974年6月16日出現(xiàn))。年平均氣溫20.8℃;旬平均氣溫22.6℃,從7月21日~8月5日,約16天(候溫分季法)。 秋季 涼爽、濕潤,陰雨多,降溫快,初秋平均日降溫值為夏末4倍。晚秋天氣晴朗,少數(shù)年有秋旱。從8月6日~10月10日,約66天,平均溫度8.4℃。 冬季 在蒙古冷氣團控制下,氣候寒冷,干燥。日照百分率58,天氣晴朗。季平均氣溫為-5.0℃,年際變化大,平均變幅為1。年平均最低氣溫-10℃。歷年極端最低氣溫-26.1℃(1984年12月18日出現(xiàn))。從每年10月11日至次年4月5日,平均177天。
甘泉縣屬于陜北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地帶,地處陜西省延安市中部,為半濕潤內(nèi)陸性季風氣候??偯娣e2284.7平方公里,全縣耕地總面積60.9萬畝,林草覆蓋率達78.4%,其中森林覆蓋率為50.5%。
甘泉因城西南5公里處神林山麓有泉水而得名,素稱“美水之鄉(xiāng)”。西周即有史載,秦置雕陰縣,北魏初置臨真縣,唐武德元年置伏陸縣,天寶元年改甘泉縣。名勝古跡有秦直道遺址、隋煬帝賜名的“美水泉”、唐代建筑白鹿寺、千年銀杏樹、宋代古墓群等。
位于延安地區(qū)中部。地處東經(jīng)108°45'34″~109°33'46″,北緯36°6'57″~36°37'33″。東鄰延安市,西接志丹縣,北連安塞縣,南毗富縣??h城向南經(jīng)銅川市至省會西安市333公里,北距延安市40公里??h域東南至西北長約80公里,東北至西南寬約50公里。
地貌
甘泉屬陜北黃土高原低山丘陵溝壑區(qū),地貌特征東南~西北長,東北~西南窄,洛河由西北向東南縱貫甘泉縣。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海拔950~1625米。西部墩梁是甘泉縣最高點,海拔1625米,南部蘭家川河床為最低點,海拔950米。洛河谷地比較平坦,川面寬500~1000米,約占甘泉縣總面積的10%。其余廣大區(qū)域,黃土梁峁丘陵溝壑交錯分布,相對高差在200米以下。
氣候
甘泉縣屬高原大陸性季風半濕潤氣候,四季冷暖干濕分明。春暖多風,夏熱多雨,秋涼濕潤,冬寒少雨,夏短冬長。年平均氣溫8.6年平均日照時數(shù)為2478.7 小時, 平均日照6.8 小時,晝夜溫差較大,年平均無霜期148天,年降雨量126.3 毫米。
資源
水資源
甘泉縣過境河容水總量3.142億立米,自產(chǎn)水6.122萬立米。地表水徑流總量0.6129億立方米,占總降水量4.7%;淺層地下水總量0.391億立米,占總降水量的2.3%。通過土壤、植物、水面等途徑蒸發(fā),平均蒸發(fā)深度523毫米,蒸騰水量11.99億立方米,占總降水量的92.9%。甘泉水資源總量6083萬立米,其中溝道常流徑流0.6129億立米,人均占有水量1.174立米,畝均占有水量198立米。水蘊藏量大,洛河按50%保證率25立方米/秒,以流量計算,可開發(fā)量1377瓦。
植物資源
甘泉縣植物資源豐富,面積廣闊,種類繁多,有森林資源1742800畝,覆蓋率達50.61%;草資源1007298畝,共71科365種;農(nóng)作物種植465524.73畝。甘泉是地帶性植被,屬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地帶的北部落葉櫟葉林區(qū)地帶,甘泉縣喬木、灌木林覆蓋率50.69%。森林以幼年雜木林為主。林齡結(jié)構(gòu)中,次生林約占五分之四。活木蓄積總量為425.31立方米,年粗長率5.3%,粗長量225000立方米。凈生長率2.15%,凈生長量91000立方米。
動物資源
魚類有鯉魚、草魚、紅魚、青魚、鳙魚。兩棲動物種類較多,多屬無尾目的蟾蜍科和蛙科。主要有蟾蜍、青蛙。爬行動物有鱉、壁虎、眼鏡蛇、蝮蛇、竹葉青、偶有銀環(huán)蛇、赤練蛇。
鳥類有鴨、鵝、老鷹、雞、野雞、山雞、鴿、斑鳩、杜鵑、雀鷹、貓頭鷹、鴟鵂、戴勝、啄木鳥、燕、喜鵲、灰喜鵲、烏鴉、大咀烏鴉、寒鴉、百靈、黃鸝、柳鶯、山雀、麻雀、朱雀、鶿怪子、黃告、鴿虎、憨半癡、畫眉、鸚鵡、八哥。
獸類有鼴鼠、蝙蝠、鼠兔、紫貂、鼷鼠、松鼠、金花鼠、田鼠、大倉鼠、狼、狐、豺、狼狗、獅子狗、黃鼬、青鼬、狗獾、水獺、豹貓、貓、金錢豹、馬、騾、驢、牛、豬、山羊、綿羊、野豬。
人口
境內(nèi)人口高峰期為明代天順、嘉靖、隆慶年間,甘泉縣約2530戶,27071人。清同治二年(1863),先因兵荒,繼以疾疫和野狼傷人,逃亡者過半。至宣統(tǒng)元年(1909),甘泉有1280戶,3740人。
民國年間,外省籍難民流入甘泉,榆林地區(qū)災(zāi)民也相繼移人甘泉縣。歷代甘泉因戰(zhàn)事、災(zāi)害、兵燹頻繁,人口發(fā)展起落不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隨著生產(chǎn)的發(fā)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人口總量逐年增加。1949年,甘泉縣人口17867人,1979年,達到54104人,1989年,為64684人,比1949年增長3.6倍,平均每年凈增1170人。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甘泉縣總?cè)丝?6705人。2011年,甘泉縣人口自增率控制在5‰以內(nèi)。
甘泉縣境內(nèi)的民族有漢族、蒙古族、回族、藏族、苗族、彝族、布依族、滿族、土家族。
經(jīng)濟
農(nóng)業(yè)
甘泉縣糧食種植歷來以晚秋作物(谷、糜、玉米、豆類、高粱、蕎麥等)為主。1949年,糧食播種面積為18.86萬畝,畝產(chǎn)20.5公斤,總產(chǎn)193.3萬公斤。1950~1960年,糜子播種面積最大,達到3.7萬畝(畝產(chǎn)67.5公斤),占總播種面積的22.1%。其次是谷子3.52萬畝(畝產(chǎn)60公斤),占總播種面積的21%。玉米2.74萬畝(畝產(chǎn)42.5公斤),占總播種面積的13%。小麥1.464萬畝(畝產(chǎn)26.5公斤),占總播種面積的8.7%。豆類0.88萬畝(畝產(chǎn)34公斤),占總播種面積的5.3%。水稻0.13萬畝,占總播種面積的0.8%,畝產(chǎn)106公斤。
建于明嘉靖33年(1554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勝跡繁多,有“三奇”、“八景”之說。(“三奇”即奇物——絲線吊金鐘,奇魚——拜魚,奇水——甘泉。“八景”指蜃樓海市、海角甘泉、煙墩望海、玉芴朝天、文筆高標、晚霞歸帆、書院青松、古井通海。)
神泉風景名勝區(qū)位于廣東惠來縣城南7.5公里處,西臨南海,背靠文昌山。神泉港是粵東重要港口之一。
1.南池公園:濟寧南池公園由唐代南池王母閣重修并擴大而成的公園,北部景區(qū)有王母閣、晚涼亭、杜甫茶舍、詩碑、牌坊、少陵祠。南部突出生態(tài)環(huán)保的綠色理念,營造樹木園、花卉園區(qū),形成“群芳探幽”的花谷。
2.人民公園:濟寧人民公園建于1962年,是一處借老城墻為山、護城河為水的綜合性公園。公園的假山亭臺、碧樹幽徑,承載著老濟寧人的記憶,是市民百姓休閑、娛樂的好地方。
3.安居四季牡丹園: 四季牡丹生態(tài)園景區(qū)是濟寧市唯一一個新型農(nóng)業(yè)與旅游相結(jié)合的田園綜合體旅游景區(qū)。以觀賞性強藥用價值高的品種為主,園區(qū)已達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的觀賞效果。
4.鳳凰臺植物公園:古語曰,鳳凰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梧桐、竹林、甘泉,此處皆有。新修建的鳳凰臺植物公園占地面積960畝,其“一水三山”的園林脈絡(luò)清晰。200余畝的廣闊湖面是整個公園的核心景觀。湖面微波蕩漾,湖邊微風拂面,遠眺是鳳凰文化高閣,耳聞是孩童歡快嬉鬧,古樸的歷史與城市的未來于此地相會相融。整個園內(nèi)有植物806種,花團錦簇斗艷,令人遐思:古時引鳳鳥飛來的,莫不正是這般湖光風月?城中有了這樣的去處,繁忙工作之余,來園林中游玩散心,有湖光,有花月,有風動,有心靜,不亦說乎。
復(fù)州城是一座擁有悠久歷史淵源的文化古鎮(zhèn),自西漢(公元前107年)至1925年一直是州府縣治所在地,因而歷史與大連旅順、金州一樣也有古八景一說。具體如下:
八景之首:永豐夕照
該景指的是復(fù)州城的永豐塔,該塔始建于遼代與復(fù)州古城一樣有著悠久的歷史,號稱遼南第一塔。永豐塔塔身通高23米,周長28米,為實心八角十三層密檐式磚塔。據(jù)傳每當春秋天清氣朗之季,夕陽緩緩而下,四周群峰皆暗,唯一點余光直射塔旁的永豐寺大殿,頓時會生出一種靈光閃爍,普度眾生靈感。這便是在當時十分有名的“永豐夕照”,被列為復(fù)州古八景之首。
第二景:龍?zhí)鹅`異
該景指位于瓦房店市北部得利寺鎮(zhèn)龍?zhí)渡缴?。龍?zhí)渡胶0?25.3米,有南北兩峰對峙,景色秀麗,山上還有隋朝的古城墻遺址。山中另有一"龍華宮"古剎,相傳由全真華山派第十八代弟子規(guī)元子禮矩張真人建于一九九三年。是全真華山派東北一系祖庭,也是遼南地區(qū)道教活動中心。山坳處的一汪碧潭,名為"龍?zhí)?#34;,久旱不涸,久雨不溢,深不可測,為奇景之一,于是以"龍?zhí)鹅`異"列為大連古復(fù)州八景。
第三景:水泡荷風
該景描述的是位于復(fù)州古城西南約三十里,當年曾有過的一處蓮花池,其面積“長八里,寬五里”,由附近村屯水流匯聚而成。每當夏季荷花盛開之時則:“花香四溢,邑人乘興往游;蕩舟其中,每以為消遣納涼之所”,于是成為復(fù)州八景之一。然后在1948年復(fù)州政府為了增加耕地,將泡子水放干改成了旱田,“水泡荷風”至此消失了。但也有說法認為現(xiàn)在的仙浴灣鎮(zhèn)的大水庫即是當年復(fù)州八景的“水泡荷風”。
第四景:西屏曉月
西屏山位于瓦房店駝山鄉(xiāng),是瓦房店駝山海濱森林公園三大景區(qū)之一。因其位于古復(fù)州城的西面,連綿十余里,“橫障若列屏”,故名西屏山。關(guān)于“西屏曉月”有兩種說法:一說當年李世民東征期間曾駐軍西屏山,年夜宴請群臣,出屋時望見一彎曉月。十分驚喜,認為此乃吉祥天象,遂命愛將尉遲寶林重修寶林寺?!拔髌習栽隆币灿纱说妹R灿姓f法認為,是每當春秋望日前后,云殮碧空,晨時登山遠眺,可見一輪曉月吞吐于滄海天際之間,更有說法稱在這里觀月:“其大可及數(shù)倍”,因而得名,于是成為復(fù)州古八景之一。
第五景:龍口甘泉
該景和后面的“橫山遠眺”一樣,都位于今天的長興島。在長興島橫山東麓的龍口屯東,山勢蜿蜒,形如巨龍直插云海。而從宛若龍頭的巖石裂隙內(nèi)涌出淙淙清泉,落地成潭。潭水盛夏清涼,嚴冬溫,飲之甘甜爽口,于是以"龍口甘泉"之名列為復(fù)州古八景之一。
第六景:橫山遠眺
橫山位于長興島西端,為古復(fù)州邑鎮(zhèn)山。橫山山勢連綿,挺拔險峻,橫臥于渤海海岸,登上頂峰,可一覽長興島全貌。適逢秋高氣爽、天清氣朗之際,登頂遠眺,島上風光盡收眼底,甚至五島及金州諸山具歷歷在目,因而以“橫山遠眺”列為復(fù)州古八景之一。
第七景:溫泉滌垢
該景指的的今天的安波溫泉。據(jù)資料記載,在清朝咸豐年間,安波河邊有2處湯眼開始噴突泉水,當時:"土人結(jié)廬其上以為沐浴滌垢之所"、"患風濕癬疥者一浴即愈"。于是以"溫泉滌垢"被列為的復(fù)州古八景。
第八景:爛柯遺跡
傳聞這一景在今普蘭店蓮山鎮(zhèn)境內(nèi)的象棋飛山上,當?shù)胤Q孤山子。據(jù)《復(fù)縣志略》記載:“象棋飛山在復(fù)州城南五十里,又名孤山,俗傳有仙人奕棋山中,因以為名,即八景中所謂‘爛柯遺跡’者是也?!睋?jù)傳該山并不秀美,也非大山,成為古八景源于山上有個棋盤,其背后又有傳說故事,因而被舊時文人相中,列為八景,廣為宣傳。
漓江景區(qū)介紹象鼻山 桂林市的漓江與桃花江匯流處,山似伸著長鼻在江邊飲的大象。明孔鏞《象鼻山》詩云:“象鼻分明飲玉河,西風一吸水應(yīng)波。青山自是繞奇骨,白日相看不厭多。”象鼻下有水月洞,山上有明代新建普賢塔訾洲 在象鼻山對岸,為漓江和支流間的沙洲。煙雨空蒙之時,訾洲如蓋皺紗。“訾洲煙雨”為“桂林八景”之一。唐朝桂曾觀察使斐行立,在洲上修筑亭臺樓閣,營造風景,盛極一時。文學家柳宗元應(yīng)請作《訾家洲亭記》,對桂林之山作了生動的描寫:“桂州多錄山,歲地峭豎,林立田野。”斗雞山 漓江東岸的穿山與西岸的龜山,形如隔江相斗的兩只雄雞,合稱斗雞山。觀賞斗雞山,須待游船行過,回首觀望。
凈瓶山
半邊渡
浪石風光
樂滿地
象鼻山
上一篇: 西安地鐵旅游路線(西安地鐵線旅游景點)
下一篇: 西安到深圳旅游團報價(西安到深圳旅游團報價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