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1世界以來,跨文化交際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內容。由于地區(qū)差異,不同的民族、國家形成了不同的文化。飲食文化及餐桌禮儀也是跨文化交際中非語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理性的西方人更多關注的是營養(yǎng)與生存,感性的中國人追求的是美味和享受。西方烹調遵循的是規(guī)范與科學,中國烹調不僅不追求精確的規(guī)范化,反而推崇隨意性。崇尚自由的西方人重分別與個性。向往和諧的中國人重和合與整體。在中西飲食文化之中也明顯體現出這種“和合”與“分別”的文化特征。西菜中除少數湯菜,正菜中各種原料互不相干。中國菜的講究“五味調和”,所以中國菜幾乎每個菜都是兩種以上的原料和多種調料來調和和烹制。二、餐桌禮儀方面的差異餐桌氣氛上的差異:總的來說西方餐桌上靜,中國餐桌上動。座位的排序:中西都講究正式的宴請活動的座次安排。中國傳統(tǒng)上用八仙桌。對門為上,兩邊為偏座。請客時,年長者、主賓或地位高的人坐上座,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其余客人按順序坐偏座。西方人請客用長桌,男女主人分坐兩端,然后按男女主賓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對于餐桌的規(guī)矩,西方人進餐用刀叉,中國人用筷子。當然刀叉和筷子的用法都有各自的規(guī)矩。
1、 從飲食結構方面來看,歐洲國家以高蛋白、高脂肪、高熱量肉食為主,而食用碳水化合物、纖維素成分的食物偏少,蔬菜和米面通常用以佐餐,且菜肴多以大塊和較整體出現,于是進餐工具為刀叉,同時促成了分餐的良好的進餐方式。2、從烹調方式方面來看,多采用機器操作進行大規(guī)?;a,要求營養(yǎng)、方便、快捷。3、從上菜程序來看,首先上湯,然后上涼盤,再次上熱菜,熱菜一般分兩道,先上魚鮮類后上肉類,接著是素菜,再其次是甜食,最后是咖啡等。西餐菜的調理更有自己的原則,口味搭配,營養(yǎng)搭配。4、從進餐方式來看,實行分餐制,無論是加工細碎原料還是整個大的原料都特別考慮到人數的搭配。5、從飲食環(huán)境和服務方式方面來看,歐美國家注意整潔衛(wèi)生,要求整體上的有條不紊,提供全面優(yōu)質服務,以其嶄新的設計、幽雅的環(huán)境、明快的格調,適應了現代生活節(jié)奏。
上一篇: 河南有哪些游覽名勝?
下一篇: 九龍?zhí)杜c霧靈山是一個景點嗎
古羅馬的人吃什么?
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區(qū)別是什么?
少數民族的民俗活動有哪些?
19世紀西方飲食文化?
中國十大民俗有哪些?
高山族的重要節(jié)日有哪些?
4 2
164 0
139 0
12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