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似乎很少回家,他自從20多歲的時候出蜀離家之后幾乎就沒有回去過,甚至在安史之亂以后,天下大亂而蜀地還算和平的時候他都不曾回去。李白不是不想念故鄉(xiāng),他在很多的詩歌之中都表達(dá)了對于故鄉(xiāng)的懷念,但是李白偏偏沒有回去甚至于對于自己的家人都沒有怎么提起,或許李白這樣是因為覺得不能衣錦還鄉(xiāng)不好意思回去,也可能是因為家中親人已逝不愿意回去。反正李白一生自從出蜀之后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四處旅行,四處游玩,差不多有27年。
在這很長的時間里,李白到處游山玩水,根據(jù)有心人的統(tǒng)計,他這一生總共到訪了18個省市自治區(qū),206個縣城縣鎮(zhèn),攀登過80多座名山,游覽過60多條江河,足跡遍布大半個中國,在這一次次的旅行之中,李白不只是觀看了許多的美景,經(jīng)歷了很多的風(fēng)俗,還結(jié)交了很多的好友,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天寶三年的時候在洛陽和杜甫相遇,兩人結(jié)伴而游,成就了詩歌史上最著名的一次出游,后來他們還在開封偶遇高適,三人一起游山玩水,成為了很好的朋友。
李白去過的旅游勝地非常多,寫下的詩句也非常多,以下列舉5首:
1、白帝城
《早發(fā)白帝城》唐代:李白
原文: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譯文:清晨,朝霞滿天,我就要踏上歸程。從江上往高處看,可以看見白帝城彩云繚繞,如在云間,景色絢麗!千里之遙的江陵,一天之間就已經(jīng)到達(dá)。
兩岸猿猴的啼聲不斷,回蕩不絕。猿猴的啼聲還回蕩在耳邊時,輕快的小船已駛過連綿不絕的萬重山巒。
李白寫的關(guān)于游山玩水的詩
1、《登金陵鳳凰臺》
唐·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2、《早發(fā)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3、《關(guān)山月》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fēng)幾萬里,吹度玉門關(guān)。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zhàn)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xì)w多苦顏。
高樓當(dāng)此夜,嘆息未應(yīng)閑。
4、《渡荊門送別》
渡遠(yuǎn)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
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5、《夜泊牛渚懷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
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
明朝掛帆席,楓葉落紛紛。
地圖上看到頭上是把琴的NPC就是吟游詩人了,有吟游詩人的地方就有高經(jīng)驗的任務(wù),但是任務(wù)也比較操蛋,都是300魔物,還要提交各種材料(材料一般還不是300魔物掉的)。小竅門:一般只要主線到達(dá)該城市就先把詩人任務(wù)接取了,打主線和支線的時候順道可以打掉一些。
詩人先乘船游覽了小溪,然后游覽了山路,一路上我們看到了燦爛的陽光、濃綠的樹蔭,聽到了黃鸝幽韻悅耳的啼叫。
《三衢道中》是南宋詩人曾幾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首句寫出行時間,次句寫出行路線,第三句寫綠陰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減登山時的濃郁,第四句寫黃鶯聲,路邊綠林中又增添了幾聲悅耳的黃鶯的鳴叫聲,為三衢山的道中增添了無窮的生機(jī)和意趣。全詩明快自然,極富有生活韻味。
作品原文
三衢道中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
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詩經(jīng)·溱洧《溱洧》描寫的是三月三日民間上巳節(jié)溱洧河畔男女青年游春相戲,互結(jié)情好的動人情景。
《國風(fēng)·周南·桃夭》,是一首祝賀年青姑娘出嫁的詩。
《詩經(jīng)·鄭風(fēng)·褰裳》是敘述一個懷春女子,渴望與男人幽會歡愛,于是面對溱水及洧水對岸的男子正面呼喚,反面刺激,都未達(dá)目的時,遂發(fā)出戲謔的感嘆。
《詩經(jīng)·采薇》是一首征戰(zhàn)歸來的邊防士兵所賦的詩。詩中反映了士兵的征戰(zhàn)生活和內(nèi)心感受。末章抒發(fā)歸途遇雪,忍饑受渴的辛苦和悲傷,詩味最濃。
上一篇: 六月去歐洲是旅游旺季嗎(歐洲六月份天氣)
4 2
164 0
139 0
12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