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丙妹鎮(zhèn)丙妹三村郵編是557400
侗族以錦屏縣為界,大體上分為南、北兩個方言區(qū)。無論南侗、北侗,都嫻于演唱婉轉(zhuǎn)悠揚的"侗歌"。侗族民歌按形式大致可分為"大歌"、"小歌"、"廣場歌"、"敘事歌"、"酒會歌"和"攔路歌"等六種。
攔路歌是多姿多彩的侗族民歌中獨具特色的一個品種,運用于多種不同的場合。在三江侗族婚禮中,新娘三朝回門,從夫家回娘家時,男方寨上派出一支隊伍陪伴新娘前往女方寨子。女方寨上用紡車、織布機、油茶濾、杉木尾、禾桿草、干辣椒、柚子枝葉、竹簍、雞籠、木馬、風車之類,一步步堵塞路口,歌手擺開陣勢,眾多親圍看助威。雙方對唱"攔路歌"和"開路歌"。男方隊伍唱對一樣,女方寨上搬開一樣,最后路障全部撤除,迎客進寨。在廣西三江、龍勝一帶,"月也"時,客寨蘆笙隊來到主寨寨外,主寨也用侗家生活和勞動中的各種用具和雜物,設(shè)下重重路障。主客雙方擺開歌陣,比婚禮中所唱更醋暢盡歡。在這個場合比歌才,比知識,比機智,也增友誼,先對象,育愛情。客隊唱歌答對一樣,主寨撤走一樣,如果客隊答不出歌,可以燃放鞭炮向主寨表示敬意,主寨也就盡撤路障,迎客進出寨。
侗族大歌是侗族民歌中最著名的一種歌調(diào)。主要流行于南侗(黎平、榕江、從江一帶)方言區(qū)。它是一種多聲部合唱,是中國民間支聲復調(diào)音樂的一種形式,為廣大侗族人民所喜愛,在國內(nèi)外音樂界享有盛名。其主要旋律在低聲部,高聲部都是派生而出。男聲大歌曲調(diào)雄壯有力,氣勢磅礴;女聲大歌曲調(diào)優(yōu)美明朗,娓娓動聽。演唱大歌分男女歌隊,每個歌隊至少三人,多則十幾人,由老歌師嚴格訓練。歌隊中最有名望的是歌師,歌師是歌隊的組織者和領(lǐng)導者,一般年齡在35歲以上。歌師應具備的條件一是青年時是優(yōu)秀歌手;二是掌握眾多的歌詞和唱腔;三是能即興編歌;四是作風正派,有組織領(lǐng)導能力。歌隊成員一般都由同一宗族或同一村寨的未婚男女青年組成,同一宗族的男歌隊和女歌隊不能對歌。大歌是在村與村、寨與寨之間集體做客的莊重場合中演唱。大歌歌詞的句型,一般很長,有幾十字、上百字的長句子;也有幾十句、上百句一首的長歌。演唱時節(jié)奏緩慢,聲調(diào)悠揚,有很高的藝術(shù)欣賞價值。它是中國目前所發(fā)現(xiàn)的民間最完善的一種民間合唱。
敘事大歌一般是歌隊出寨走客,應主人的邀請而唱。歌較長,有一定的故事情節(jié)。著名的敘事歌有《珠郞娘美》、《莽歲流美》、《元東》等。
1、福從中國
2、國家
3、《阿西里西》
4、《夢中的額吉》
5、《桔梗謠》
6、《落雨大》
7、《晉南鄉(xiāng)調(diào)》
8、《小羊羔》
9、《我是草原小騎手》
10、《侗族大歌》
11、《五十六個民族同唱一首歌》
12、《高青馬》
1、民間文學
劉三姐歌謠、古漁雁民間故事、走馬鎮(zhèn)民間故事、下堡坪民間故事、伍家溝民間故事、耿村民間故事、河西寶卷、滿族說部、濟公傳說、西施傳說、董永傳說、孟姜女傳說、梁祝傳說、白蛇傳傳說等。
2、傳統(tǒng)音樂
川北薅草鑼鼓、左權(quán)開花調(diào)、河曲民歌、蒙古族長調(diào)民歌、巢湖民歌、當涂民歌、梅州客家山歌、傈僳族民歌、侗族琵琶歌等。
3、傳統(tǒng)戲劇
京劇、豫劇、秦腔、昆曲、永安大腔戲、川劇、梨園戲等。
好花紅(伴奏) - 寧靜&侗族大歌
侗族傳統(tǒng)民歌
作曲:劉洲
定位制作人:劉洲
編曲:時俊峰
混音:王磊
PGM吉他:高飛
PGM混音:周天澈
吉他:Elio;Gabriel 蓋博
貝斯: Daniel
鼓手: Alex Morris
幫唱:貴州省黎平縣侗族大歌藝術(shù)團
領(lǐng)隊:吳慧
咿 華來嘍結(jié) 陸角
嗯你呀 咿羅學
嗯耶啊————嗚——
好花紅來好花紅哎
好花生在茨梨蓬哎
好花生在茨梨樹哎
哪朵向陽哪朵紅哎
哎——哎——哎——
隔河望見艷山紅哎
七十二朵做一蓬哎
想摘哪朵摘哪朵哎
都是那個艷山紅哎
哎嘿——嗚嗚
好久不到花坡來哎
朵朵鮮花遍地開哎
金花丟了還會來哎
情意丟了不再來哎
嗚嗚——嗚嗚——
嗚嗚——嗚嗚——嗚嗚——
哎嘿——哎嘿——哎嘿——
情誼丟了不再來哎
黔東南有鎮(zhèn)遠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一座,有黃平舊州鎮(zhèn)、黎平德鳳鎮(zhèn)和雷山西江鎮(zhèn)等三座省級歷史文化名鎮(zhèn),有黃平、麻江銅鼓和劍河溫泉等三個國家文化部命名的農(nóng)民畫道之鄉(xiāng),還有九個省級藝術(shù)之鄉(xiāng),即郎德苗族歌舞藝術(shù)之鄉(xiāng)、黎平茅貢侗戲藝術(shù)之鄉(xiāng)、從江小黃侗歌之鄉(xiāng)、臺江苗族反排木鼓舞藝術(shù)回之鄉(xiāng)、黎平肇興侗族鼓樓藝術(shù)之鄉(xiāng)、黃平泥哨藝術(shù)之鄉(xiāng)、岑鞏思州石硯藝術(shù)之鄉(xiāng)、施洞苗族刺繡藝術(shù)之鄉(xiāng)和雷山挖拜苗族銀飾藝術(shù)之鄉(xiāng)
苗族吊腳樓和侗族鼓樓、花橋蜚聲海內(nèi)外。鎮(zhèn)遠天后宮、四官殿,岑鞏禹王宮,天柱三門塘劉氏宗祠,錦屏飛山廟,黎平南泉山寺、地坪風雨橋、紀堂鼓樓,臺江文昌宮,九擺苗族鼓樓,丹寨萬壽宮和麻江狀元第等雖歷盡滄桑,但都是歷史的見答證
上一篇: 蘇南機場到蘇州旅游(蘇南機場到蘇州多遠)
下一篇: 張家界旅游論壇網(wǎng)(張家界國際旅游網(wǎng))
4 2
164 0
139 0
12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