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雖然是低脂肪,但是卻屬于高熱量食品,如果不是運動員或者其他需要的話不宜多吃,要知道高熱量如果不能有效地消耗,一樣會轉(zhuǎn)化為脂肪。
所以牛肉還是少吃為妙。
牛外脊瘦肉比較多。牛肉里比較推薦牛外脊肉,是牛背部的最長肌,這一塊是牛肉中肉質(zhì)最細(xì)嫩的部位之一,大部分都是脂肪含量低的瘦肉。牛排、牛里脊和牛小排都可屬于牛外里脊,味道鮮美熱量又低。
牛肉含維生素B6:蛋白質(zhì)需求量越大,飲食中所應(yīng)該增加的維生素B6就越多。牛肉含有足夠的維生素B6,可幫你增強(qiáng)免疫力。
牛舌的熱量最高,每100克196千卡,脂肪也是最高的為13.3克 牛蹄筋的蛋白質(zhì)最高,每100克34.1克 牛肝的碳水化合物最高,6.2克,維生素A的含量為每20220微克 牛腦的膽固醇和鉀磷鈉最高 牛肚的鈣最高 總的來說牛肉的維生素A(除了肝)、C、E和膳食纖維少,脂肪也少。
但是能量和蛋白質(zhì);視黃酮當(dāng)量;鉀鈉磷硒等微量元素最高。先就這樣把,沒有大洋還忙乎我20分鐘。
牛肉含反式脂肪酸少,因為牛是反芻動物,在它的胃里有很多細(xì)菌參與消化過程,會發(fā)酵產(chǎn)生反式脂肪。這些反式脂肪會進(jìn)入牛的體內(nèi),所以牛肉、牛奶、牛油都會含有少量反式脂肪,大約占到總脂肪的2-5&%。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每100g下列食物中,平均反式脂肪酸含量分別為:生鮮牛羊肉0.40克,牛羊肉制品0.32克,液態(tài)奶0.08克,奶粉為0.26克,酸奶為0.07克。
牛腱子肉。牛腱子肉是指牛大腿上的肌肉,不包括牛屁股上的部分。每100克牛腱子肉所含熱量是98千卡,適于燉、燜、醬等。牛里脊每100g的熱量大概是107大卡左右,因為大部分都是瘦肉,含有較少的脂肪,所以主要成分是蛋白質(zhì),在減肥期間可以作為很理想的蛋白質(zhì)來源,比如煎里脊、烤里脊,都是很不錯的做法。
盡量避免用食用油油炸的做法,否則會破壞里脊肉低脂的優(yōu)勢。
瘦牛肉單指牛身體部位不含脂肪或者脂肪含量很低的牛肉,比如牛腱子肉,牛里脊肉等。牛肉包含瘦牛肉,有肥有瘦,除了牛里脊等瘦牛肉外還有牛尾肉、牛腩肉、牛排骨肉等。瘦牛肉和牛肉的區(qū)別是牛肉是牛身上肉的總稱,包含瘦牛肉,而瘦牛肉單指牛身上不含脂肪或者脂肪含量低部位的牛肉。
豬肉有瘦有肥,牛肉以瘦肉為主,比較起來,牛肉脂肪\熱量更低豬肉(瘦)含量(每100克) 熱量(大卡)143.00 碳水化合物(克)1.50 脂肪(克)6.20 蛋白質(zhì)(克)20.30豬肉(肥瘦)含量(每100克) 熱量(大卡)395.00 碳水化合物(克)2.40 脂肪(克)37.00 蛋白質(zhì)(克)13.20豬肉(肥)含量(每100克) 熱量(大卡)807.00 碳水化合物(克)0.00 脂肪(克)88.60 蛋白質(zhì)(克)2.40 牛肉(背部肉)含量(每100克) 熱量(大卡)193.00 碳水化合物(克)3.00 脂肪(克)12.40 蛋白質(zhì)(克)17.40 牛肉(小腿肉)含量(每100克) 熱量(大卡)122.00 碳水化合物(克)0.00 脂肪(克)3.30 蛋白質(zhì)(克)23.00 牛肉(肩部肉)含量(每100克) 熱量(大卡)342.00 碳水化合物(克)0.00 脂肪(克)31.70 蛋白質(zhì)(克)14.10牛肉(臀部肉)含量(每100克) 熱量(大卡)117.00 碳水化合物(克)0.90 脂肪(克)2.60 蛋白質(zhì)(克)22.60
現(xiàn)如今的社會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健康,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健身。而健身的人對牛肉有無可替代的熱衷。健身的朋友們一般都是為了減脂增肌,可是在健身后吃牛肉又擔(dān)心各個部位的脂肪含量過多引起肥胖,那下面開始了解下吃牛肉那個部位吧。
首先牛肉本身的蛋白質(zhì)含量很高,而且富含人體需要的微量元素。但是牛身上個別部位的脂肪含量會比較高,比如牛腩肉。對于經(jīng)常健身的人來說,通常都吃牛腱子肉。因為牛腱子肉脂肪含量少,吃多了還不長胖,一舉兩得。
從科學(xué)角度來說,不管日常生活還是健身增肌,都要保證飲食的合理葷素搭配,把各種人體需要的營養(yǎng)成分都跟上,從而保證增肌健身效果。對于經(jīng)常健身的來說,不要斤斤計較吃牛肉的那個部位,本著脂肪含量越低越好的原則就可以了。
牛身上最嫩的部位是里脊條,最適合做火鍋刷肉用 其次是外脊部位 肉質(zhì)略次于里脊。外脊重量大于里脊。 牛肉(beef),是肉類食品之一。中國的人均牛肉消費量僅次于豬肉。牛肉蛋白質(zhì)含量高 ,而脂肪含量低,味道鮮美。牛肉分黃牛、水牛、牦牛、乳牛四種?! ∨H夂胸S富的蛋白質(zhì),氨基酸。其組成比豬肉更接近人體需要,能提高機(jī)體抗病能力,對生長發(fā)育及手術(shù)后、病后調(diào)養(yǎng) 的人在補充失血和修復(fù)組織等方面特別適宜。 中醫(yī)食療認(rèn)為:寒冬食牛肉,有暖胃作用,為寒冬補益佳品。中醫(yī)認(rèn)為:牛肉有補中益氣、滋養(yǎng)脾胃、強(qiáng)健筋骨、化痰息風(fēng)、止渴止涎的功能。適用于中氣下陷、氣短體虛,筋骨酸軟和貧血久病及面黃目眩之人食用
1、雞胸肉 雞胸肉是比較常見的低脂、低卡的肉類。每100克雞胸肉中含有19.4克的蛋白質(zhì)以及5克脂肪,熱量也只有133千卡。很多健身的人或者減肥的人都會將雞胸肉作為補充動物蛋白的最佳選擇。
2、魚肉 任何魚類的熱量都比較低,在加重期間是可以吃的。每100克魚肉的脂肪含量不足2克,熱量大約為120大卡。適量的攝入魚肉并不會出現(xiàn)肥胖現(xiàn)象。所以可以將魚肉最為減肥期間的肉類補充來源,但要注意魚肉的不同做法會導(dǎo)致魚肉的熱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減肥的人建議選擇清蒸的方式。
3、蝦肉
蝦肉是名副其實的低熱量肉類,每100克蝦肉的質(zhì)量只有81大卡左右,并且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有助于增肌,但減肥的人要盡量選擇水煮蝦或者芹菜炒蝦仁。市面上的油燜大蝦、蒜蓉蝦等,這些蝦的做法會導(dǎo)致蝦的熱量急劇增加,甚至一盆2斤左右的麻辣小龍蝦的熱量在1200大卡以上,所以減肥期間食用蝦肉時的做法很重要。
4、兔肉
兔肉也是減肥期間一種不錯的肉食來源,兔肉以瘦肉為主,每100克的兔肉的脂肪含量不足2克,而蛋白質(zhì)含量高達(dá)19.7克,還含有豐富的磷、、鋅等多種微量元素,熱量也只有102大卡,在輔助減肥的同時能補充多種微量元素。
5、鴨肉
每100克鴨肉的熱量有240千卡,比相同種類的禽類的熱量要高。而100克鴨肉所含碳水化合物不足0.2克,但蛋白質(zhì)的含量有15.5克。它的脂肪含量比較高,所以在減肥期間適量的吃鴨肉有助于增肌,但不可過量食用,避免造成體內(nèi)脂肪堆積。
6、鵝肉
鵝肉不含碳水化合物,但每100克的鵝肉含有19.9克的脂肪、17.9克的蛋白質(zhì)。在減肥期間吃鵝肉是可以的,但一定要注意控制進(jìn)食量。過量的攝入鵝肉可能會導(dǎo)致脂肪在體內(nèi)堆積。并且吃鵝肉時盡量選擇瘦肉比較多的,避免進(jìn)食鵝皮以及鵝肥肉比較多的部位,這樣有助于減少脂肪的攝入。
7、豬肉(精瘦)
豬肉是很常見的肉食,每100克精瘦的豬肉含有20.3克的蛋白質(zhì),但脂肪的含量卻只有3.2克,熱量也只有143千克,是減肥期間補充蛋白質(zhì)的不錯選擇。選擇合適的烹飪方式,適量的進(jìn)食精瘦豬肉有助于增肌,增加機(jī)體基礎(chǔ)代謝。
8、驢肉(精瘦) 驢肉在南方可能比較少見,但是在北方就會比較常見,甚至還會有驢肉火鍋。其實驢肉也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的肉食,每100克驢肉中含有的蛋白質(zhì)該打21.5克,而脂肪只有3.2克,碳水化合物也只有0.4克,所以減肥期間吃驢肉有助于補充蛋白質(zhì),也有助于減肥。
9、牛肉(精瘦)
牛肉也是一張蛋白質(zhì)非常豐富的肉食,每100克牛肉含蛋白質(zhì)高達(dá)26.33克,但也含有19.54克的脂肪,它100克的熱量為118大卡。牛肉在減肥期間是可以吃的,但要注意適量攝入,并且要盡量選擇清蒸或者涼拌的方式,避免牛肉的熱量增加,造成脂肪堆積,引起肥胖。
10、羊肉(精瘦)
羊肉是溫補類的肉類,體質(zhì)陽虛的人可以多吃羊肉。同時羊肉也是減肥期間補充蛋白質(zhì)以及脂肪的不錯選擇,100克羊肉含有24.32克蛋白質(zhì)以及20.77的脂肪,但不含碳水化合物,所以減肥期間適量的吃羊肉是不擔(dān)心長胖的。
牛脖肉
特點:脂肪含量低,肉質(zhì)較粗。
位于牛的頸椎部位,表面附有筋膜,肉中有大量的頸韌帶,主要用于制作熟食當(dāng)中的醬牛肉、低溫烤牛肉。
脖仁:
脖仁,也叫雪花肉。所謂“脖仁”就是牛脖子上那塊微微突起,最經(jīng)?;顒拥娜獾暮诵牟糠?。脖仁的產(chǎn)量非常稀少,一頭1千斤的牛,往往只能切出一兩斤的脖仁。
牛頸肉
特點:肥瘦兼有,肉質(zhì)干實,肉紋較亂。
適宜制餡或煨湯,比嫩肉部分出餡率高15%,此部位通常會被用于制作牛肉丸。
肩胛肉
特點:纖維較細(xì),肉質(zhì)緊實,含筋較多。
牛肩胛肉,位于牛的前肩胛部,前腿的上部,由岡上、岡下肌、前臂筋膜張肌,臂三頭肌外側(cè)頭肌構(gòu)成,表面有筋膜覆蓋。
牛肩胛肉的肉質(zhì)比較緊實,且在連接處含有豐富的膠質(zhì),比較適合燉、煮、鹵,在這個過程中膠質(zhì)會慢慢融化,使肉質(zhì)更可口。而牛肩肉的間隙脂肪含量較多,肉質(zhì)較為鮮嫩。
上肩胛心:
牛肩胛肉中的上肩胛心,位于牛肩胛肉的中心,厚度均勻,脂肪含量低,富有嚼勁。
匙仁:
匙仁實際上是指牛肩胛骨上面托著的一塊嫩肉的中心部分,其脂肪含量比脖仁更高,肉質(zhì)極為柔嫩甜美。
辣椒條:
在牛肩甲外側(cè),有一形似尖椒狀的肉條,很形象的就被起名叫辣椒條了。好奇這塊辣椒在哪的可以用左手按右肩,感受一下自己肩胛骨上的肌肉。
這辣椒條又叫嫩肩肉,特點就是“嫩”。因運動較少,所以肉質(zhì)格外細(xì)膩,是少數(shù)可以生吃的部位,做牛排、韃靼牛肉或刺身都很適合。
牛上腦
特點:肉質(zhì)細(xì)嫩,容易有大理石花紋沉積。
上腦是在牛頸椎到第6胸椎間的肉,這部分肉也屬于運動不足的類型。上腦脂肪交雜均勻,有明顯花紋,是牛身上大理石花紋密集的部位之一,適合涮、煎、烤。
肉眼
特點:肉質(zhì)鮮嫩多汁,脂肪含量較高。
肉眼其實是“肋骨后方的肉”,一端與上腦相連,另一端與外脊相連?!叭庋邸边@個名字很形象,白色的脂肪夾雜在紅色的瘦肉間像眼睛一樣。大理石紋越多,“肉眼”越清楚,這塊肉的等級就越高,適合涮、烤、煎。
肋排肉
特點:肉質(zhì)柔軟松化,脂肪較多。
此部位是包圍著粗壯牛肋骨的那一圈帶筋的肉,即牛的第6根到第12根肋骨上的肉,肉質(zhì)很嫩。
肋排肉可說是最受歡迎、也最被人熟知的牛排部位,常被用于煎制,上桌時連骨一起,賣相相當(dāng)不錯。
牛小排
特點:口感細(xì)嫩,油脂分布均勻。
牛小排是從肋排延伸過來的部位,骨頭與肉中間有一層脂肪,更容易分開骨肉,常被用于烤、煎。
胸肉
特點:纖維稍粗,口感較為軟嫩,表面有脂肪覆蓋。
在軟骨兩側(cè),主要是胸大肌,面紋多,并有一定的脂肪覆蓋,煮熟后口感較嫩,肥而不膩,適合燉、烤。
外脊肉
特點:纖維較里脊粗,富有彈性,肉味濃厚,有嚼勁。
牛背部的最長肌,肉質(zhì)為紅色,容易有脂肪沉積,做法較多,可溜、炒、炸、涮、烤。西餐所說的的“西冷/沙朗牛排”就是用到這塊肉。比起“菲力”(里脊肉),沙朗牛排的操作起來容錯率要稍微大一些,因為肉內(nèi)分布著脂肪,所以煎、烤起來味道更香,口感也很好。
牛里脊
特點:脂肪含量低,鮮嫩多汁。
牛背部是一處巨大的寶藏,可利用的牛肉分得很細(xì)。牛里脊指的是前腰這部分牛肉,位于牛腰部內(nèi)側(cè),還包括牛脊柱的一部分,屬于牛肉中肉質(zhì)最細(xì)嫩的部位,大部分都是脂肪含量低的精肉,是運動量最少、口感最嫩的部位。
牛里脊常用于炒、溜、涮,潮汕牛肉火鍋中的“吊龍”以及西餐中的丁骨牛排、紐約肉排、菲力牛排及鐵板燒均取自牛里脊。
牛腱子肉
特點:脂肪含量低,帶筋,有膠質(zhì)感。
牛腱指的是牛的前腿、后腿四條腿大腿部分的肉,由一條一條緊實的肌肉纖維構(gòu)成的。這些肌肉中只夾雜著一些筋,幾乎沒有什么脂肪,常被用于醬、鹵。
牛腩
特點:脂肪含量較高,口感軟嫩。
牛腩通常是指牛腹部及靠近牛肋處的松軟肌肉,即帶有筋、肉、油花的肉塊。根據(jù)位置的不同,牛腩肉又分為坑腩、崩沙腩、爽腩和挽手腩等(具體可參考:《牛腩,到底是牛身上哪個部份?》)。牛腩的做法較多,常被用于燜、燉、紅燒等。
臀肉
臀肉肌肉纖維較粗大,脂肪含量低,只適合垂直肉質(zhì)纖維切絲,或是鹵、燉。
牛霖肉
又名和尚頭、膝圓,位于股骨內(nèi)側(cè)主要由縫匠肌,股肉側(cè)肌等構(gòu)成,肉質(zhì)堅實,肉中有筋膜,主要用于制作牛肉干或是低溫烤牛肉,也可以制作醬鹵熟食品。
大黃瓜條
特點:肉質(zhì)較粗,纖維均勻。
北方部分地區(qū)又稱底板。大黃瓜條牛肉位于牛后腿股外側(cè),主要由臀骨二頭肌構(gòu)成,沿半腱肌股骨邊緣分割而出,肉塊長而寬大。
米龍
特點:肉質(zhì)較為細(xì)密
又稱針扒,位于坐骨和髂骨的內(nèi)側(cè),自然剝離,就會得到米龍,主要由股膊肌構(gòu)成,肉質(zhì)較為細(xì)密,主要用于燒烤等。
小黃瓜條
特點:肉質(zhì)細(xì)嫩,纖維細(xì)密。
又稱鯉魚管,位于牛后腿股外側(cè),主要由半腱肌肌肉組成,肉塊形如管狀,是少數(shù)可以生食的部位,主要用于炒制。
牛肉的等級之分
由于各個部位的纖維組織、脂肪含量各有不同,不同部位的牛肉還可按照以下等級劃分
特級:里脊
一級:上腦、外脊
二級:仔蓋、臀肉
三級:肋條、胸口、肩胛、腩肉
四級:脖肉、腱子肉
值得一提的是,牛肉的纖維組織都比豬肉、羊肉等食材更粗,結(jié)締組織又較多,通常應(yīng)該橫切,這樣才能將長纖維切斷,不能順著纖維組織切,否則不僅沒法入味,還嚼不爛。
上一篇: 東歐旅游網(wǎng)(歐盟 旅游)
下一篇: 臺灣旅游景點介紹ppt(臺灣旅游景點大全)
4 2
164 0
139 0
128 0